肝癌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,每天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班,體力也都沒問題,怎麼可能會得肝癌?!」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,通常都無法接受: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,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?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,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,肝臟內部少有。因此,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,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,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如果沒有定期篩檢,非常容易忽略。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,在沉默中進擊,大約有60%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。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,才會很快出現症狀。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,通常已是肝癌晚期

記者鄭清元/攝影
記者鄭清元/攝影
聯合報、解放日報與上觀新聞,昨攜手舉辦「二○一七年台北上海雙城健康論壇」,亞洲換肝之父、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、上海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、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李宜家、上海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朱凌雲等四大名醫,無私分享顧肝、保胃的撇步,直指飲食、生活的不良習慣,是現代人惹上肝胃疾病的關鍵因素。

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說,今年主題為「胃您保肝」,肝病在台灣一度被稱為國病,經過努力,仍未完全脫離肝病帶來的苦痛;胃病則是很煩人的疾病,論壇特別安排肝病以及胃病等兩大議題。

解放日報總編輯陳頌清表示,現代人工作繁忙且競爭激烈,健康彌足珍貴,透過媒體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,達到提高全民健康意識,這是台北、上海大健康論壇創辦的初衷。

高雄長庚名譽院長陳肇隆說,台灣每年約七千人死於肝癌,肝癌治療最大的挑戰是,肝癌病人如有肝硬化、肝炎,則腫瘤在三個月內可能增大一倍。切除是外科首選,若肝癌合併肝硬化,接受肝臟移植,才能徹底清除肝癌,且同時治療肝硬化、b型c型肝炎等,但須把握在肝癌侵犯血管、破裂或肝外擴散之前移植。

肝癌如何預防?上海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提出「學、忌、均、潔、慎、防」六字訣,強調均衡飲食,不可貪杯,應慎用藥物。不少中西藥都有肝毒性,坊間健康食品多,不可胡亂服用。此外,應該保持豁達樂觀的心情、少抑鬱或發怒,才能擁有好健康。

「肝與胃是緊密的鄰居,但兩者的反應截然不同。」台大醫院內科部臨床教授李宜家說,胃的表層有感覺神經,肝卻完全沒有,一旦出現黃疸,肝病恐已病入膏肓。不過,許多民眾漠視胃病,以致錯失治療契機。

李宜家將胃病的歷程分為醞釀期、早期癌、晚期癌,醞釀期是當胃在發炎時,就得格外注意,是否感染幽門桿菌,若是能在醞釀期就阻斷後續發生的風險,胃癌將不會再找上門,建議有家族史者定期檢查胃,接受除菌治療,就能預防。

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「生病有百分之六十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」,上海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朱凌雲說,胃病也是相同的道理,高糖、高鹽、高油等不良飲食習慣也可能引發胃病,改善胃病的最佳方法,仍著重於預防,依照不同的體質,改善飲食習慣。

肝癌「我明明就沒有不舒服,每天正常吃飯、睡覺、上班,體力也都沒問題,怎麼可能會得肝癌?!」很多被檢查出罹患肝癌的患者,通常都無法接受:為甚麼肝臟長了腫瘤,自己竟一點感覺也沒有? 不同於人體的其它器官或組織,肝臟神經分布在表面,肝臟內部少有。因此,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,人幾乎不會感到疼痛,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。如果沒有定期篩檢,非常容易忽略。 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,在沉默中進擊,大約有60%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。如果腫瘤剛好長在膽管或門脈靜脈附近,才會很快出現症狀。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,通常已是肝癌晚期
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1319/282713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